首页>>汝瓷文化>>您当前所在的位置
汝瓷文化
汝瓷风韵
日本学者柳宗悦说:“没有比单纯更能包罗万象,也没有比单纯更能体现众多的美。”泥土是单纯的,但单纯并不是单一,经过亿万年的风雨洗礼、千锤百炼,泥土与生俱来的本质并未改变,依然是淳朴、温厚、宁和、澹然的性格。
以泥土做胎的汝窑瓷器,用单纯的本质(泥土),单纯的工艺(手工制作),单纯的天性(天人合一的思想),囊括自然之德,人性之美。
汝窑在历史上的烧造时间甚为短暂,大约是北宋末的哲宗元祐元年(公元1086年)至徽宗的崇宁五年(公元1106年)的二十年间,故而传世真品极为稀少。在世界范围内传世品不足七十,分别陈列在北京故宫博物院、台湾台北故宫博物院、大英博物馆及日本的初光美术馆等。
汝窑是中国青瓷烧造历史上的一个巅峰时期的作品,其工艺为“满釉支烧”(所以在汝窑器物的底部均可见“支钉”痕迹),呈一层淡淡的天青色釉,英文称之为“sky blue”。
历史上,汝窑被冠以国器之尊,“靖康之乱”导致北宋南迁之前,人为将窑址毁坏,便有“不遗国器与异族”之意。因此,在距今约有九百年前的南宋时期,汝窑瓷器已为罕世珍品,早在南宋人周辉的《清波杂志》中,已经发出了“近尤难得”之叹。
上世纪80年代,对普通陶瓷收藏爱好者来说,大多不知“汝窑”是为何物,90年代后期汝窑赝品层出不穷,好古者争购,尤其是在知道了汝窑的价值之后,民间便演绎出了许许多多光怪陆离并与汝窑有关的“故事”。汝瓷价值因此飙升,成为众多瓷器爱好者心中的至尊宝物,在民间收藏中有“家财万贯,不如汝瓷一片”的说法,汝瓷在民间收藏中的地位可见一斑。
汝窑没有流光溢彩之姿,却有淡雅清幽如润玉之美。像空谷素女,沉实、大度而宽厚;如羞花闭月,静穆高华,淳朴敦厚。
汝窑的烧制工艺极为复杂,据济南华源祥商贸公司总经理鲁小革介绍,华源祥所生产的现代汝瓷,瓷土必须由河南汝州取得,由10多种矿石粉碎,经过三次过滤,并用磁石把其中的铁吸出后,和成泥浆,然后将泥浆灌入模子形成的。瓷胎晾干后,要打磨三次,使其光滑。接着进行素烧10个小时,素烧温度是800℃,出来后再打磨两次。将素烧出的瓷胎上釉、晾干,再烧13个小时方成。详细工序有18道。其烧制过程主要是氧化还原过程,在1260℃的高温下,将硅酸盐中的氧原子夺走。不过,每窑的成品率只有17%,上等品一窑难出几件。
汝窑天下第一瓷的称号,来源其造型、色泽、开片与质感的开创性,在于其达到了时代巅峰之后,至今仍无可超越的独步地位。
汝瓷造型庄重大方,古朴典雅,胎壁较薄,秀丽潇洒。工艺细、制作精、有神韵。色泽青如天,面如玉以玛瑙入釉,质美蕴蓄,青雅素净,光泽柔和,富有水色。其釉色淡者如碧空万里,谓之“天青”;深者似雨过天晴云破之处,谓之“粉青”;淡白者如月辉闪耀,称之“月白”。
开片,丝如豪,质如金,由于汝窑釉料(玛瑙结晶体)的分离,器表出现鱼鳞状的细小美丽开片,珍珠状的结晶体布在气泡的周边,寥若晨星,十分 当今社会,我们不乏对精致、华美、富足的体验,却得到愈多的困惑、失落与不安。精致阉割了敏锐的神经,华美愚钝了朴茂的心性,富足泯灭了桀骜的真性情。于是,患上了现代社会“心灵迷失”的通病。
而汝瓷,却以单纯之美,关照了我们久已苍白的感悟、虚弱的真诚和荒漠的心灵,唤起我们对“沧桑、随意”的重新认知。沧桑不再代表着陈腐、鄙陋,而是岁月的凝练,智慧的镌刻,精神的缩影,历史的标签,浓缩着如歌的记忆与感怀,而随意则是对压抑、局促、刻板的心性的宣泄与反叛。虽然无语、随意,却使每一份感悟、感动都能触及心灵。
相信,没有人会拒绝春风的抚爱,也没有人会厌倦春日的明眸。“留住春天”,是古往今来人们的心声。于是,纯净、清丽的汝瓷,如和煦的春风,穿梭于传统,往复于时尚,亘古地成为陶瓷世界最恒久、美丽的一道风景。
分享到: